医务社工是什么?做什么?在哪里做?怎么做?和谁一起做?与其他社工有什么不同?要怎么成为合格的医务社工?医务社工服务能带来什么益处?如何落地实现合格的医务社工服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理解在全人健康模式下医务社工的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健康,重新认识健康——全人健康
重新定义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精神信仰这四个方面合起来才叫健康。
(二)在全人健康模式下医务社工是做什么的
“医务社会工作(健康社会工作)是解决由医疗或健康原因引起的社会问题。如因病返贫,医患纠纷,看病难看病贵,家庭伦理障碍,慢病爆发等。”
我国医务社工的工作,从国家卫健委最新的政策及医务社工的工作场域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国家卫健委的政策及标准
2018年1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五项制度,特别提出建立医务社工制度。制度规定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医务社工配备情况和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具体考核指标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占6分(总分100分)。
2、医务社工的工作场域
(三)医务社工怎么做
1、医务社工部门如何建立
2、医务社工工作如何进行
【经济支持】
医务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经常接触一些患者因疾病或突发意外就医,却又因经济上的困难而放弃医治、延误就医,或是为就医而负债累累。医务社会工作者为该类患者提供专业服务时,经济援助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为患者整合社会资源,协调有关单位及部门,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物质性资源,从而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
【情绪支持】
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医务社工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专业关系为桥梁,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的知识与技能,对服务对象(如易感人群:急诊病人、慢性病人、安宁病人、癌末、艾滋、家属、照护者等)因疾病引起的心理情绪问题进行影响或改变服务对象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权衡,从而达到提升适应疾病的能力缓和医患关系及疾病康复效果的过程。
【社会支持】
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出院准备服务也可称为出院计划,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主要照护者为导向,以确保连续性照护为目标,帮助病患及其家属的专业性服务,为其健康问题寻求最佳方案。
3、医务社会工作者如何培养
医生护士只解决躯体的问题,但是因健康引起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者解决的,这就是医务社会工作要做的事。医务社工最终的目标是要提升全民医疗素养,缩小国民医疗差距,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效果。
来源:云公益微信公众号
作者:中社联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