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3106591
社工服务热线:
0830-3106591
通知公告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Associations new
社工实务--5个步骤开展好一场具有社工元素的社区活动
来源: | 作者:luzhousx | 发布时间: 2019-12-11 | 8781 次浏览 | 分享到:

社区是继家庭之后,被认为极具归属感、认同感的非正式组织,满足着人类群居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场域。
那么,在日常服务中,我们该如何开展社区活动呢?

一、社区分析

要进入社区要全面了解社区寻找切入点对症下药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社区基本情况

以社区五要素:居民、地区、共同关系、社区组织和社区意识为基础,制作如下社区基本情况表:

▼社区基本情况表

项目

内容

社区名称

 

发展历史(简述即可)

 

社区类型

1.商品房型社区2.单位型社区3.老旧型社区4.经济适用房型社区

环境结构

地理位置

 

生态环境

 

人口结构

数量

 

性别比列

 

年龄比列

 

受教育程度比列

 

职业状况

 

设施(组织)结构

社区内学校(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等)

 

医院

 

商铺

 

福利机构

 

政府机构

 

社区社会组织

 

文化的特色

如习俗等

 

资源类型

人力资源(社区志愿者等)

 

物力资源(社区活动室等)

 

财力资源(居委会提供资金等)

 

说明:上表内容可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增减分析内容。
)社区需求分析
依据英国学者J·Bradshaw提出的需求理论,可从四个维度进行社区需求分析。
第一,感觉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求。
第二,表达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
第三,规范性的需求。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要。
第四,比较性的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型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
▼社区需求分析表

层面/需求

感觉性的需求

表达性的需求

规范性的需求

比较性的需求

个人

 

 

 

 

家庭

 

 

 

 

小组

 

 

 

 

社区

 

 

 

 

社会

 

 

 

 

:该表来源《社会工作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年。
三)社区问题分析
首先,对问题进行描述。不只是客观的事实的描述,还要了解居民对问题的感受及想法等。
其次,界定问题。工作人员要明确问题性质,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如共同性问题,即影响全体社区居民的问题,带有“集体性”。群体性问题,即如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特别化问题。
再者,明确范围。依据问题的范围来确定问题大小及严重程度。
最后,问题来源及动力。寻找问题本源及加剧的原因,挖掘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四)分析方法及步骤
1、资料收集及分析。可以利用档案记录进行分析,同时社会工作者可进行观察。在工作中,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还可以采取通用的问卷及访谈调查,收集有关介的数据和资料。
2、分析步骤。第一,制定分析方案。第二,准备分析工具或材料。第三,确定工作人员。第四,根据方案进行调查。第五,将调查分析结果向有关方面(特别是社区和政府职业部门)反馈,最终达成一致。最后,整理材料,编写报告。

二、政策分析

政府为促进社会公平和解决社会问题,出台了大量的社会政策。工作人员可以从社会政策的层次、内容及过程来进行分析。如高层政府制定的政策涵盖面大,基层政府制定的则更贴近实际需求。对政策的了解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等服务及为社区活动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方案策划

首先,界定服务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其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确认与分析。

最后,对活动的逻辑推荐步骤进行分析。
)方案要点1、确认社区需求。依据前期社区需求的分析结果,确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此为介入点。
2、了解服务对象。如服务对象的特点、能力、与其他群体的关系等。
3、设定目的。应坚持目标与机构目的保持一致,同时明确服务对象、活动内容及期待成效等具体目标。
4、能力评估。主要分为机构自身的人、财、物的配合及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评估。
5、制定进度表。保障活动可按计划时间执行。
6、撰写方案。主要涵盖内容:活动背景、目的、意义、概况、主题、时间、地点、参与对象、内容、人员分工、活动流程、物料、预算、预案。

四、方案执行

一)前期准备
1、资源配置。开展社区资源现状的分析、资源开发、链接及维系等工作。在财力上,除去机构提供经费外,可申请政府补助金,寻求街道、社区的支持,企业的赞助及设置筹款。在人力上,调动社区党员力量,招募社区志愿者,还可以发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在物力上,协商场地、灯光、影响、电脑等基础设备及场地布置。
2、活动宣传。先明确向谁宣传,传递什么内容,目的是什么。再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网页、QQ群等途径宣传,激发居民参加活动。
二)具体执行
按照活动方案执行,期间注意经费的管理和控制,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记录清楚印刷费、志愿者补贴、活动奖品等事项费用。在活动执行中,工作人员要注意各自分工与合作,随时掌握好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整及应急处理。
三)后期工作
1、总结。在活动结束之后,要对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做详细的记录,建立工作档案,进行经费结算,撰写工作总结,对活动进行反思,以为后期社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经验借鉴。
2、宣传。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发送活动资讯,同时鼓励居民投稿,提升居民参与度。

五、活动评估

一)评估内容
根据评估类型设定内容。一、过程评估,即对活动过程的质与量的评估,重点是对整体具体执行的描述。涉及内容为开展步骤、资源投入情况、活动进程及实施情况等。
二、成果评估,即实现预定目标的成果。涉及内容为有何成果,是否达到目标等。
三、成效评估,即活动成本收益分析。
二)评估方法
社区活动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法。
1、定性评估法。常用文字表现。评估者直接从服务对象及相关者处获取其意见、看法,不事先提出假设,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
2、定量评估法。常用数字表现。评估者需先提出假设,再通过社区活动的实践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三)评估步骤
首先,要明确评估目标,各方应在评估目标上达成共识。明确评估目标之后,要将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则需要建立测评标准。依据标准设计评估研究方案,如测评要素、实验方法、测评次数及时间。
然后采用问卷、文献、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对资料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对活动作出评价,同时形成报告,向服务对象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反馈,还为机构留档备案,及工作人员自我的总结与反思。
(来源:邂逅社工微信公众号